咱今儿个就用东北这嘎达的实在嗑,好好唠唠黄鼠狼。一提起这玩意儿,咱脑子里先冒出来的指定是那句歇后语:"黄鼠狼给鸡拜年 —— 没安好心"。在咱老百姓的印象里,这货就是偷鸡摸狗的主儿配资炒股怎么,名声比胡同里的赖皮狗还臭。可你知道不?这看似贼眉鼠眼的小东西,其实是深藏不露的 "灭鼠高手";它那身不起眼的皮毛,还藏着不少说道;就连 "黄大仙" 的传说,都比咱东北二人转的剧情还曲折。咱就掰开揉碎了,聊聊这背了千百年黑锅的黄鼠狼,到底是啥来头。
一、被冤枉的 "偷鸡贼":一年能吃 2000 只老鼠,比猫还靠谱
要说黄鼠狼最冤的事儿,莫过于被钉在 "偷鸡贼" 的耻辱柱上。咱老辈人总说 "黄鼠狼专偷鸡",可实际上,这货对鸡压根没那么上心,人家真正爱的,是老鼠。
展开剩余90%科学家们做过实验,解剖了上百只黄鼠狼的胃,发现里头超过一半都是老鼠骨头和老鼠毛,鸡骨头的影子都没几根。有经验的老农也说,村里要是有黄鼠狼活动,粮仓里的老鼠准保少一半。这可不是瞎吹,一只黄鼠狼一晚上就能逮六七只老鼠,赶上秋收时节,一晚上能叼走十来只,一年下来,少说也得干掉 2000 多只老鼠 —— 这战绩,比家里养的懒猫靠谱多了。
咱东北农村有句老话:"老鼠过街,人人喊打",可老鼠这玩意儿,繁殖快,跑得快,藏得还深,真抓起来比抓泥鳅还费劲。黄鼠狼可不一样,它那小身板,跟东北大秧歌里的矮个子演员似的,灵活得不像话。墙缝、鼠洞、柴草堆,不管老鼠藏得多深,它都能钻进去把人家一锅端了。有时候为了追一只老鼠,能在雪地里刨坑刨半天,那股子执着劲儿,比咱东北汉子追姑娘还上心。
那它偶尔偷鸡是咋回事呢?其实多半是被逼的。赶上灾年,地里没粮食,老鼠也少了,黄鼠狼饿得眼冒金星,才会冒险闯进鸡窝。就像咱东北人常说的 "兔子急了还咬人",这是没办法的办法。可老百姓哪管这些,鸡丢了就怪黄鼠狼,一来二去,这黑锅就再也摘不掉了。
有回在东北的一个屯子,我亲眼见着一只黄鼠狼跟一只大老鼠对峙。那老鼠长得跟小猫似的,龇着牙,冲着黄鼠狼 "吱吱" 叫,以为能吓退对方。结果黄鼠狼跟玩似的,左蹦右跳,没几下就把老鼠摁在了爪子底下,叼起来就跑,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。旁边看热闹的大爷说:"这玩意儿,要是能家养,谁还养猫啊?"
现在想想,黄鼠狼这 "偷鸡贼" 的名声,多半是被冤枉的。它一年帮咱消灭那么多老鼠,保护那么多粮食,就因为偶尔偷只鸡,就被骂了千百年,这理儿说不通啊。就像咱东北人说的 "一碗水端不平",对这小东西,咱确实有点太苛刻了。
二、体型不大本事不小:30 厘米的身板,敢跟野兔叫板
黄鼠狼这体型,在兽类里真不算起眼。成年黄鼠狼也就 30 厘米左右长,体重一斤多,跟咱东北人冬天揣怀里的暖宝似的,看着小巧玲珑,谁能想到这货是个 "狠角色"。
它那身皮毛,是典型的 "东北款"—— 冬天是橙黄色,油光水滑,保暖性极好;夏天颜色浅点,带着点棕色,能跟草丛混在一块儿,不容易被发现。最显眼的是那条大尾巴,差不多占了身长的一半,跑起来的时候,尾巴一甩一甩的,既能保持平衡,又能在关键时刻当 "武器" 用。
别看它个头小,力气可不小。它的咬合力惊人,一口下去,能轻松咬断老鼠的脖子。有时候碰上比自己大的猎物,比如野兔,它也敢上去较量较量。有回在林区,护林员就拍到过黄鼠狼捕猎野兔的画面:它先悄悄跟在野兔身后,等对方放松警惕了,突然窜上去,照着野兔的后腿就是一口,然后死死咬住不放,直到野兔没劲挣扎了才松口。那股子狠劲儿,比咱东北的 "小辣椒" 姑娘还生猛。
它的奔跑速度也不含糊,短途冲刺能达到每小时 30 公里,跟骑着自行车似的。这还不算啥,它还会游泳、会爬树,简直是个 "全能选手"。有回我在河边钓鱼,看见一只黄鼠狼从河对岸游过来,那姿势虽然不算优雅,跟狗刨似的,但速度可不慢,没几分钟就上了岸,甩甩身上的水,钻进草丛不见了。
更厉害的是它的感官。它的鼻子比咱东北大集上卖的腊鼻子还灵,能闻到百米外的老鼠味儿;耳朵跟小雷达似的,哪怕老鼠在地下打洞,它都能听出方位。这一身本事,让它成了自然界里的 "灭鼠特种兵",比人类发明的捕鼠器靠谱多了。
咱东北人常说 "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",这话用在黄鼠狼身上再合适不过。它看着不起眼,可本事大着呢,要是论 "捕鼠效率",在整个兽类里,那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三、"黄大仙" 的传说:从臭腺到附身,这故事比聊斋还邪乎
在咱东北和华北的不少地方,黄鼠狼还有个吓人的名号 ——"黄大仙"。有些老人不仅不敢惹它,还会在家里设个牌位供奉着,逢年过节还得摆上点吃的,生怕得罪了 "仙家"。这事儿听着邪乎,其实跟它身上的一个 "秘密武器" 有关 —— 臭腺。
黄鼠狼的肛门附近,有一对臭腺,就像两个小香囊,里头装着奇臭无比的液体。这玩意儿平时不用,一旦遇到危险,就会 "噗" 地一下喷出来,那味儿,比咱东北大酱缸里的臭咸菜还上头,能把方圆几米内的动物熏得晕头转向。
更厉害的是,这臭液里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,能麻痹神经。人要是不小心被喷到脸上,轻则头晕眼花、恶心呕吐,重则产生幻觉,甚至昏迷过去。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年代,老百姓哪懂这些,见有人被黄鼠狼熏了之后胡言乱语,就以为是被 "附身" 了。
有回在东北的一个老屯子,听一个 80 多岁的大爷讲过这么个事儿:早年间,有个小伙子不信邪,看见一只黄鼠狼在鸡窝旁边转悠,抄起扁担就追。结果那黄鼠狼跑着跑着,突然停下来,冲着小伙子的脸就喷了一下。小伙子当场就懵了,回家后又哭又笑,嘴里还念叨着 "我是黄大仙,你们都得敬着我",折腾了三天三夜才好。打那以后,屯子里的人再也不敢招惹黄鼠狼了,还张罗着盖了个小庙供奉它。
这事儿越传越邪乎,后来还衍生出各种 "黄大仙显灵" 的故事。有人说黄鼠狼能变成人,晚上到村里偷喝酒;有人说它能预知祸福,谁家要是善待它,就能发财;还有人说它记仇,谁要是打了它,准会倒霉。这些传说,就像东北冬天的雪球,越滚越大,最后把个普通的小动物捧成了 "仙家"。
其实啊,这都是迷信。黄鼠狼喷臭液,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,跟乌贼喷墨、刺猬扎人没啥区别。只是那股味儿太特别,加上过去的人不懂科学,才编出这么多神神叨叨的故事。就像咱东北人说的 "三人成虎",说的人多了,假的也变成真的了。
现在科学发达了,大家都知道 "黄大仙" 的传说不靠谱,可有些老人还是改不了老习惯,见了黄鼠狼照样躲着走。这也没啥,就当是对老辈人习俗的一种尊重,只要别太过火就行。
四、为啥没人吃黄鼠狼肉?《本草纲目》早说了:又臭又有毒
咱中国人啥不敢吃?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、水里游的,只要能入口,总有办法给它做成菜。可奇怪的是,很少听说有人吃黄鼠狼肉,这到底是为啥呢?
其实啊,老祖宗早就告诉咱答案了。明代的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写过:"黄鼠狼肉甘,臭,温,有小毒;心、肝,甘臭,微毒。" 翻译过来就是:这玩意儿又臭又有毒,最好别吃。
先说说这 "臭"。黄鼠狼身上那股味儿,不光是臭腺里的液体,它的肉本身就带着一股腥臭味,比咱东北人不爱吃的鲶鱼还难闻。就算你把它彻底清洗干净,烹饪的时候放再多调料,那股味儿也去不掉,吃起来跟嚼臭脚丫子似的,谁受得了啊?
再说说这 "毒"。黄鼠狼的肉里含有一些特殊的毒素,少量吃可能没啥事儿,吃多了就会头晕、呕吐,严重的还会影响神经系统。更要命的是,它身上携带了大量寄生虫,比如弓形虫、蜱虫啥的,这些玩意儿要是跑到人身上,能引发各种疾病,治疗起来比东北冬天治冻疮还麻烦。
有人可能会说,那煮熟了不就行了?其实不然,有些寄生虫的卵,就算高温煮也杀不死,照样能害人。就像咱东北人说的 "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",这不是勇敢,是傻。
除了肉本身的问题,还有个原因是 "迷信"。在不少地方,人们觉得黄鼠狼是 "黄大仙",吃了它的肉会遭报应。虽然这是迷信,可多少也起了点保护作用。
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不好吃。咱中国人吃东西,讲究个 "色香味俱全",黄鼠狼肉一条都不沾,谁会费劲巴力地去吃它啊?有那功夫,还不如逮只野鸡,或者钓条鱼,吃着不香吗?
所以说,没人吃黄鼠狼肉,不是因为它有多神圣,而是因为它实在不适合当食物。这一点,老祖宗早就用《本草纲目》给咱划重点了,咱照着做就行。
五、皮毛惹的祸:从裘皮大衣到狼毫毛笔,黄鼠狼的命运太坎坷
黄鼠狼的肉没人吃,可它的皮毛,却给它带来了大麻烦。
它那身皮,冬天的时候又厚又软,颜色还好看,是做裘皮大衣、皮帽子的好材料。早年间,不少人专门上山捕猎黄鼠狼,扒了皮卖钱,一件黄鼠狼皮做的大衣,能卖出不少钱,比咱东北人一年的收入还高。这就像给饿狼递了块肥肉,让黄鼠狼遭了不少罪。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它尾巴上的毛,还是做毛笔的好材料。咱常说的 "狼毫毛笔",其实用的不是狼的毛,而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。这是因为它的尾毛又粗又硬,弹性好,写起字来特别顺手,是书法家眼里的宝贝。
一支好的狼毫毛笔,得用三只黄鼠狼的尾毛才能做出来。为了这点毛,不知道有多少黄鼠狼丢了性命。就像咱东北人说的 "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",黄鼠狼就是因为这身好皮毛,才招来了杀身之祸。
好在现在国家把黄鼠狼列为了 "三有保护动物"(即具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),猎捕、买卖、伤害它都是违法的,轻则罚款,重则判刑。这几年,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,黄鼠狼的数量慢慢多了起来,在农村、郊区偶尔能看到它们的身影,这是个好兆头。
咱东北人常说 "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",保护黄鼠狼,其实就是在保护咱自己的生态环境。它帮咱抓老鼠,保护庄稼和粮食,咱给它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,这才是人与自然该有的样子。
六、唠到最后想说:别再冤枉黄鼠狼了,它是咱的好朋友
唠了这么多,咱也该给黄鼠狼正正名了。
它不是啥 "偷鸡贼",而是尽职尽责的 "灭鼠高手",一年能帮咱消灭 2000 多只老鼠,保护多少粮食啊;它也不是啥 "黄大仙",就是个会用臭液保护自己的普通小动物,那些神神叨叨的传说,听听就行,别当真;它的肉不好吃,还有毒,没人吃是应该的;它的皮毛虽然好,但咱不能为了这点利益就赶尽杀绝。
黄鼠狼,其实是咱人类的好朋友。它默默地帮咱抓老鼠,维护着生态平衡,却因为一些误会和偏见,背了千百年的黑锅,遭了不少罪。这就像咱东北屯子里的老实人,平时不爱说话,默默干活,可总被人忽视,甚至被冤枉,多委屈啊。
现在,咱该改改对它的看法了。见了它,别打、别骂、别伤害它,就让它安安静静地生活。它在野外抓老鼠,咱在田里种庄稼,互不打扰,互相帮助,这多好啊。
咱东北人讲究 "知恩图报",黄鼠狼帮了咱这么多,咱也该好好待它。记住了配资炒股怎么,以后再提起黄鼠狼,别光想着 "给鸡拜年",也想想它为咱做的贡献。这小家伙,其实挺可爱的,你说对吧?
发布于:江西省